2017年全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競進向好

                                            信息來源: 監利縣人民政府|發布時間: 2018-03-06 09:27

                                            2017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倍增、農業轉型、城鄉同治、民生共享”戰略,保持定力、凝神聚力、精準發力,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重點工作,全縣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一、2017年全縣經濟運行總體情況及特點

                                            (一)經濟總體態勢穩中有升

                                            2017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及全市排位表
                                            指 標 單 位 2017年 總量 排名 增長 速度% 增速 排名
                                            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 270.92 2 6.5 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 ? ? 8.1 4
                                            固定資產投資額 億元 245.8 5 19.5 2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億元 161.7 3 10.1 5
                                            外貿出口額(元至11月) 萬美元 4352 ? -13.3 ?
                                            財政總收入 億元 12.36 7 9.9 7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億元 8.45 7 15.5 2

                                            據上級主管部門初步核算,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0.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5%,比2016年同期增速提升了0.9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103.35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完成84.37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完成83.2億元,增長9.0%。

                                            (二)三次產業全面發展

                                            1、農業生產穩步增長。2017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83.23億元,同比增長4.7%,總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2017年全縣糧食總產量139.43萬噸,比2016年增產7.46萬噸,增長5.7%,位居全省第一。全縣油料總產量12.29萬噸,比2016年增產0.94萬噸,增長8.3%。全縣生豬出欄101.9萬頭,比2016年增長1.8%,家禽出籠1601.58萬只,比2016年增長0.06%,水產品產量25.68萬噸,增長0.15 %,與全市水平基本持平。

                                            2、工業經濟穩中有進。2017年全縣工業全口徑增加值77.23億元,較同期增長7.7%(按可比價計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低開高走,一季度增長4.8%(按可比價計算,下同),二季度增長7.7%,三季度增長7.7%,四季度增長8.1%,四季度增速在全市排第4位,比2016年提升了3個位次,高于沙市區、荊州區、石首市、洪湖市,與全市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比2016年同期水平的3.9%提高了4.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195.85億元,較同期增長9.9%;工業產品產銷率97.12%,較2016年同期增長2.0%。

                                            3、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較好。2017年,全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3.2億元,比上年增長9.0%(按可比價計算),第三產業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6%,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

                                            ⑴貿易市場穩定繁榮。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7億元,占全市總量13.8%,比2016年同期增長10.1%,全市排名第5名,比2016年上升1位。

                                            ⑵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1.17億元,增長18.5%(按可比價計算);1-11月規上服務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3986萬元,同比增長25.1%,增速位居全市第5,比2016年同期上升2個位次。

                                            (三)發展后勁同步增強。

                                            項目工作扎實推進,投資繼續保持中高位增長。2017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5.77億元,同比增長19.5%,增幅高于荊州市平均增幅8個百分點,在全市9個縣市區中增幅排第2位,比去年上升1位。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89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93.31%;第二產業完成79.5億元,比同期增長5.37%;第三產業完成98.03億元,比同期增長4.91%。

                                            截止2017年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63億元,比年初增加35.2億元,同比增長10.7%;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39.6億元,比年初增加9.1億元,同比增長7%,存貸比38.5%。其中全縣工業貸款45.9億元,比年初增加7.2億元,占貸款余額的32.9%。

                                            (四)兩項收入穩步增長。

                                            財政稅收收入實現雙增,支出突出重點。2017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2.36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9.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45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15.5%,其中稅收收入5.62億元,增長13.2%;2017年財政支出74.68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15.3%,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98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12.3%,教育支出11.08億元,增長1.99%,醫療衛生支出9.63億元,增長15.5%,節能環保支出1.38億元,增長94.22%。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0元,增長8.61%,增速排位全市第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0元,增長8.81%,增速位列全市第二。

                                            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優。2017年,全縣三次產業比為38.1:31.2:30.7,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接近40%,高出全省水平27.8個百分點。近年來,雖然我縣的產業結構一直在不斷的優化,但農業占比過大、服務業發展滯后、工業支撐作用較弱的產業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因此,GDP的增長速度一直落后于荊州市的其他縣市。

                                            (二)固定資產投資缺乏大項目支撐。2017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5.8億元,增長19.5%,增幅在全市9個縣市區中排第2位,總量卻只排在第5位,5000萬以上的項目占總額的65%,增速下降0.4%,排名全市倒數第二。分產業看,一、二、三產業的增速分別為93.31%、5.37%、4.91%,二、三產業明顯增速較低,后勁略顯不足。

                                            (三)建筑業產值增長緩慢。2017年我縣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產值5.75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2.5%,總量在全市僅高于開發區,排位倒數第二,增速僅高于荊州區和松滋市,排名全市第7位。2017年全縣實現建筑業增加值7.14億元,由于產值增速較低、建筑安裝工程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導致建筑業增加值對比2016年呈現負增長,拉低了全縣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

                                            (四)外貿出口大幅下降。2017年元至11月,全縣完成外貿出口4352萬美元,同比下降13.3%,比2016年同期增速下降25.76個百分點。全縣14家有出口目標的企業中,7家企業為負增長,最高降幅達98.9%,僅有一家企業完成了出口目標任務。

                                            三、對我縣經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2017年全縣經濟增長處于合理區間,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在2018年,我們要用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在保持投資、工業等主要增長動力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加快新型服務業、消費市場的發展,形成協同拉動,強化創新驅動,著力在轉型創新發展上提速提效。

                                            (一)堅定信心,穩增長

                                            我們要把穩增長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增強目標意識、發揮主體責任意識,鼓勵作為與擔當。加強經濟形勢、政策等宣講解讀力度,引導社會預期和企業信心。穩定工業,狠抓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解困。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對企業的幫扶協調,加強科技研發、積極培育新興優勢行業、狠抓產品質量和市場銷售,逐步做大做強。提高工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提升生產效率,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擴大投資,強后勁

                                            三大需求仍是拉動我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是投資需求更為突出。以調結構、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為原則,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投資導向,精心篩選、包裝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做深前期論證和推進工作,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省投資計劃籠子。繼續抓好招商引資,拓寬招商渠道,完善招商機制,努力提升招商效能。要繼續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引導信貸資金流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好,償還能力強的項目。

                                            (三)創新驅動,增浮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促活力。一要緊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抓好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及時摸清新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二要提高創新支撐能力,突出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育,激發人才活力。三要創新體制機制保障,建好項目發現機制、產業培育機制、創新激勵機制、部門創新融合機制,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

                                            (四)優化結構,補短板

                                            由于歷史原因,我縣一產業比重過大,二三產業發展滯后,是制約我縣經濟發展的首要原因。一是要堅持農業轉型。圍繞“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治理振興”十六字方針,狠抓市場農業、特色農業、效益農業、品牌農業、綠色農業,推動農業發展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追求原材料銷售向追求加工轉化增值轉變。二是要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嚴格落實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的原則上,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破解發展瓶頸,補齊發展短板。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結合我縣當前服務業行業結構特點,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投資等方式,有針對性的招引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競爭力強的新興服務業企業落戶,推動我縣服務業行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全面提升服務業整體質量和水平。

                                            網站標識碼:4210230004
                                            鄂ICP備17019740號-1
                                            主辦單位:中共監利市委 監利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監利市融媒體中心
                                            協辦單位: 監利市電視臺
                                            精品熟女少妇A∨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