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利概況
信息來源: 監利市人民政府網|發布時間: 2022-05-10 15:00
監利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南枕長江,與湖南省岳陽市一橋相連;北依東荊河,與仙桃、潛江相鄰;西帶白鷺湖,接壤江陵、石首;東襟洪湖,與洪湖市共享天然湖區。因公元222年吳國設卡派官在此“監收魚稻之利”而得縣名,全縣國土面積3460平方公里。
監利市下轄3個鄉、18個鎮、2個管理區,67個社區居委會、323個村民委員會。2021年末,監利市戶籍總人口1546132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5.83億元。
監利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首批改革與建設試點縣,是全國水稻第一縣、中國小龍蝦第一縣、中國黃鱔特色縣、中國黃鱔美食之鄉、中國面點師之鄉、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縣、中華詩詞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園林縣城、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
監利是國家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建設區域,地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與長江經濟帶“交匯區”、武漢城市圈與長株潭城市圈“輻射區”,處于全省“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深度影響區,是長江綠色經濟和創新驅動發展帶與江漢平原振興發展示范區的交點。
人 口:154.6萬(2021年)
面 積:3460平方公里
現任市委書記:韓 旭
現任市長:聶良平
地區生產總值:335.83億元(2021年)
監利是荊楚古縣、紅色之城。監利孕育自長江、漢水,誕生于古云夢澤,境內有大溪文化和龍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跡,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荊臺、章華臺的建筑藝術舉世無雙;伍子胥、申包胥兩位先賢聲名遠揚;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此創作《離騷》。監利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中心,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成立于監利周老嘴鎮,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誕生于監利汪橋鎮,賀龍、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等革命先烈曾在這里浴血奮戰,有近15萬英雄兒女犧牲在監利,僅在冊監利籍革命烈士就有5000多人,縣內保存有323處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
監利是魚米之鄉、活力之城。監利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首批改革與建設試點縣,連續多年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稱號,是全國水稻第一縣、中國小龍蝦第一縣、中國黃鱔特色縣、中國面點師之鄉、全國生豬出口和調出大縣,“福娃模式”成為引領現代農業“四化同步”發展的一面旗幟。監利工業基礎完備,實行“一區四園”(經濟開發區,城東工業園、新溝工業園、朱河工業園、白螺工業園)管理模式,園區堅持產城一體、生態優先的建設理念,建成區面積達到34.5平方公里,錦沙湖濕地新城、文化體育中心、市民之家、招商中心、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總投資超過30億元,基礎條件成熟,工業配套完備,生活服務便利。
監利是文化名縣、大愛之城。監利人文薈萃,三國古跡遍布全縣各地,有周老嘴鎮、程集鎮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有《啰啰咚》、《裴倫傳說》等一批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縣”、“中華詩詞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湖北書畫之鄉”、“湖北攝影之鄉”。監利書法名家輩出,走出了王遐舉、王軼猛、王慶云等享譽海內外書法界的“荊楚三王”,是“湖北書法之鄉”,正在創建“中國書法之鄉”。監利是“98抗洪”主戰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抗洪精神就在這里孕育誕生。監利致力營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圍,打造精神高地,2015年6月1日從南京駛往重慶的“東方之星”客輪在長江監利大馬洲水域翻沉,監利廣大干群上下一心,積極參與救援和善后工作,用擔當和善行展現了優良作風,體現了人間真情,書寫了小城大愛,李克強總理專門作出批示,對監利“小城大愛”精神給予充分肯定。
監利是濱江水鄉,宜居之城。監利位于長江中游,洪湖西岸,境內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是一座濱江濱湖園林城市。監利區位優勢明顯,處于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交叉輻射區域,隨岳高速公路貫穿南北,荊岳長江大橋連通湘鄂兩省,江北高速公路橫亙東西,江漢平原鐵路正在加速推進,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監利旅游資源豐富,水鄉文化、農耕文化、荊楚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相互交融,擁有洪湖西岸、東港子濕地、長江故道紫云英花海、大垸萬畝桃林荷海、楊林山宗教文化等眾多旅游資源,監利小龍蝦、黃鱔、麻鴨、河蟹、貢米、面點、糧酒等美食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經濟發展
概況
監利市下轄3個鄉、18個鎮、2個管理區,67個社區居委會、323個村民委員會。2021年末,監利市戶籍總人口1546132人,城鎮人口529776人,農村人口1016356人,新出生人口10320人,出生率6.7‰,死亡人口7318人,死亡率4.73‰,人口自然增長率1.97‰。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5.83億元,可比增長13.0%。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7.2:18.6:4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00億元,可比增長12.5%;第二產業增加值62.36億元,可比增長18.9%;第三產業增加值148.47億元,可比增長11.0%。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8%。分結構看,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0.9%;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8.0%,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3.7%。新增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85個,其中,新增工業投資項目37個。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71.6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2%。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88元,同比增長10.6%,消費支出22508元、增長18.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0元、增長12.8%,消費支出14608元、增長18.0%。
農林牧漁總產值222.61億元,同比增長15.7%。全年實現農林牧漁增加值133.91億元,同比增長12.1%。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57.34萬畝,其中,夏收糧食播種面積27.83萬畝,比上年增長1.6萬畝;稻谷播種面積215.47萬畝,比上年減少2.06萬畝。棉花播種面積9.52萬畝,比上年減少0.42萬畝;油料播種面積116.75萬畝,比上年增長1.88萬畝;蔬菜播種面積32.43萬畝,比上年增長0.21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127.85萬噸,比上年增產1.73萬噸,其中稻谷總產量120.89萬噸,比上年增產1.7萬噸。棉花總產量0.53萬噸,比上年增加155噸;油料總產量14.02萬噸,比上年增加2464噸;蔬菜總產50.76萬噸,比上年增產0.59萬噸。全年生豬出欄66.18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4.89萬頭;家禽出籠1845.4萬只,比上年同期增長75.9萬只;禽蛋產量5.08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1479噸;水產品產量28.01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01萬噸。年內,實施基礎設施提升、規?;N養、品牌創建等舉措,嚴格履行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建成高標準農田15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130萬噸左右,蝦稻共作面積穩定在108萬畝,“雙水雙綠”種養模式示范全省,小龍蝦產量九年蟬聯全國第一,成功躋身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黃歇口鎮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品牌建設扎實推進,監利“稻香蝦肥”收獲景象登上央視中國農民豐收節,聯合央視《喜上加喜》欄目成功舉辦第四屆小龍蝦暨監利大米展銷會、大米品鑒會。大力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122家,農產品深加工規上企業62家,專業合作社2188家,6名新型職業農民獲評高級職稱,“三品一標”達到135個。何王廟泵站新建、2020年度鄉鎮小型涵閘泵站更新改造、西干渠系統治理等水利補短板基礎設施全面完成,防洪抗旱能力進一步提升。
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企業生產經營明顯改善。全市14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5.04億元,同比增長24.8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可比增長17.9%。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74.15億元,同比增長18.67%;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62.37億元,同比增長15.13%;完成利潤總額3.71億元,同比增長54.57%。全市30家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76億元,同比增長32.5%;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75億元,可比增長14.9%。全年工業用電量53902萬千瓦時。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組建8支產業招商小分隊,設立12家駐外招商辦事處,簽約引進工業項目52個,協議引資213.3億元。完善重點項目調度制度,每月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判調度,玖龍紙業能耗指標、砂石等要素保障難題得到有效解決,總投資205億元的玖龍紙業林紙一體化項目已完成投資56.8億元,一半天制藥三期項目土地征遷任務圓滿完成。加快“1+2+1”產業集群發展,華中生態鋁產業園已入駐企業84家,投產40家;光電科技產業園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21家,投產17家;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式開建。申報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級隱形冠軍示范企業6家,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協作12項。工業結構優化升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7家,工業實繳稅金達到3.5億元。其中,納稅100萬元以上企業達到31家,一半天制藥成為年納稅過億元企業。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1.62億元,同比增長30.0%,其中限上零售額25億元,同比增長31.9%。從限上四大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2.18億元,同比增長111.0%,零售業銷售額19.48億元,同比增長30.3%,住宿業營業額0.2億元,同比增長132.0%,餐飲業營業額3.14億元,同比增長54.9%。年內,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家用紡織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國家級試點建設,整合設置村級電商服務站223個,建成市、鄉、村三級倉儲物流配送體系,村級電商服務站基本實現全覆蓋。外貿備案企業增加至77家、外資企業3家。外向經濟發展良好,外貿自營出口首次破億,總額16025萬美元,同比增長84.7%。2021年,全市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3.65億元,同比增長29.59%。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0億元,同比增長35.86%,其中,稅收收入7.52億元,同比增長43.9%。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3.47億元,同比下降21.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514.13億元,比年初增加39.32億元,其中住戶存款435.64億元,比年初增長53.96億元;各項貸款247.07億元,比年初增加25.39億元,其中住戶貸款116.63億元,比年初增長17.42億元;存貸比48.06%。
建成區面積達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增至28萬人。實施城市更新,主次干道暢通延伸,2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工建設,11條背街小巷整治全面完成。仙洪監鐵路項目爭取進展順利,容城新港開港運營,龐公路建設拉開城市框架。啟動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建設,謀劃建立了重點項目庫。加快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新增停車位333個,城市擁堵有效緩解。完成綠化造林4.8萬畝,位居荊州第一。開展市鄉通道鞏固綠化291.71千米。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新增近6萬人喝上長江水。開展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城區黑臭水體整治扎實推進,城北新區雨污分流加快改造,長江大保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整體推進。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城帶鄉、協調并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國土空間全域規劃逐步完善,“三區三線”初步劃定。城鄉統籌發展成效明顯,“一主三副”區域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實施“擦亮小城鎮”行動,開展“百日攻堅”綜合整治。開展市容攻堅整治行動,徹底清理一批城市違規違建,城鄉治理成效顯著。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完成城鄉5個農貿市場改造。市、鄉、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延伸到村。全面啟動鄉村建設行動,推進“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完成113個村莊規劃編制、2個示范鄉鎮(管理區)和10個示范村的規劃編制,推進第一批43個鄉村振興推進村的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連片規劃,組織開展行政村項目庫建設,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31個。常態化開展暗訪督查,每月15日、30日例行開展“全民清潔大掃除”活動,建立健全“一月一暗訪、一月一通報、一月一整改、一季一拉練”考評機制。推進廁所革命,建成農村污水處理廠2座,完成各類廁所新改建477座。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率先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收集率達到95%、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容城港區新洲碼頭開港運營,監利邁向“通江達?!睄湫抡魍???朔咔橛绊?,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215省道毛市大橋及分鹽至毛市11.36千米建成通車,龐公路道路工程高架橋主體工程完成,疏港公路左幅路面完成,G351柘木繞城新建路段建設完成,G351監利繞城路穩步推進,建養一體化項目215省道橋市至白螺段全面啟動,55千米市鄉重點公路項目建設完成。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提檔升級200千米、鄉村聯通工程100千米、完成橋梁改造30座、完成農村公路中小修養護62944平方米。江北高速、武監高速建成通車,監利至華容公鐵兩用大橋納入全省重點實施的項目,仙洪監鐵路入選國家“十四五”新時代專項規劃。全市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26.2千米,兩縱兩橫高速公路網絡逐步形成。全市注冊大小物流企業291家,規上企業5家,運輸車輛2160臺、運量8791噸,船舶105艘8.7萬噸,倉儲面積38750平方米,2021年總營業收入8.92億元。末端服務網絡快速完善,城鄉郵政、快遞營業網點超過100個,鄉鎮覆蓋率100%。
有效注冊商標總量為9604件,其中,新注冊1904件,申請2669件。全年授權專利816件,發明專利14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28家,其中,新增11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6.29億元,占GDP比重的4.9%。通過科技部火炬中心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94家,技術合同登記額完成10.3億元,申報市級星創天地3家獲批3家,申報省級星創天地2家獲批1家,申報湖北省“科創新物種”企業4家獲批 1家;申報并獲批湖北省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發展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類)1項。全市有普通中學54所,專任教師4518人,當年招生21731人,在校學生65175人,畢業生22753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21340人,畢業生7051人;初中在校學生43835人,畢業生15702人。職業學校1所,專任教師143人,當年招生1453人。小學151所,專任教師4168人,當年招生13124人,在校學生8543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幼兒園163所,專任教師1865人,在園幼兒32895人。特殊教育學校1 所,專任教師25人,在校學生136人。年內,強化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實驗幼兒園城北園區投入使用,城北小學、玉沙中學、朱河高中、監利一中綜合樓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學前三年入園率均達到國家標準?!半p減”工作有序推進,素質教育力度進一步加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考一本上線人數首次突破1200人。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評選第三屆“監利名師”,其中名師工作室主持人20人,學科帶頭人60人。投資20萬元在茶庵大道(金海岸至玉沙小學路段)、華容路(章華小學至監利一中路段)打造名師一條街,宣傳優秀教師120人。開展名師“送教下鄉”,各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分為20組對48所鄉鎮學校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教研活動,幫助鄉鎮教師快速成長進步。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總數743個,其中縣級以上醫院9個。各類衛生機構床數5015張,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數4.83張;衛生技術人員4031人,執業(助理)醫師2470人,注冊護師2812人。年內,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科學精準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力推進新冠疫苗接種,構筑起全民免疫屏障。市人民醫院內科大樓新建、市第二人民醫院易地重建、市疾控中心整體搬遷等項目加快推進,市婦幼保健院主體工程完工,16家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投入使用,市人民醫院創建“三甲”醫院現場評審工作順利完成。大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舉辦“紅色課堂進校園”活動,累計接待各類參觀學習團體約200批次。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影片展映活動4000余場,制作“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看紅色電影、永遠跟黨走”等宣傳視頻及掃黑除惡、反詐禁毒、平安創建等公益廣告,在全市各鄉村共放映20000多場次。開展走進光榮院、反詐禁毒、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廉政大篷車等“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戲下鄉”演出近100場。全市28個農村電影放映隊全年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場次10818場,觀眾人數約40多萬人次。市文體中心即將運行,包括文化中心和體育中心兩大功能分區,共6個場館,建筑總面積為90335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開展2021年監利市“體彩杯”大型系列體育賽事活動,13項賽事活動吸引上萬群眾參與;成功舉辦監利市“體彩杯”健步走活動,34家機關單位、社會團體參加;舉辦監利市青少年體育賽事(小學生足球聯賽、初中生乒乓球比賽、高中生籃球聯賽),掀起校園體育熱潮。全年各單項體育協會(俱樂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次數100次以上。8座2A級和3A級標準旅游公廁完成內外部裝修、智能化設備安裝并投入使用。歡樂灣水上世界項目完成,7月30日正式營業。配合推進“一部手機游湖北”全域智慧文旅綜合服務平臺(一期)建設工作,完成監利市周老嘴景區、祖師廟景區、博物館文旅場所基礎資源信息采集上報工作。2家AAA級旅游景區實現在支付寶平臺預約。全年旅游接待約59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40.05億元。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主要幫扶政策、力量總體穩定,“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有保障成果不斷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城鎮新增就業29327人(社保退休自然減員6955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0507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9132人。全市各項社?;鹗杖胪瓿?4.54億元,社??ǔ挚?41.5萬人,發行電子社???8.9萬張。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9.65萬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71.17萬人,參加城鎮失業保險3.1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3.77萬人。為1925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222.97萬元,為1907名失業人員繳納醫療補助金90.11萬元。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2.92萬人,城鎮職工醫?;甬斊谑杖?7039.67萬元,當期支出26469.84萬元(含上解新冠疫苗接種費用823萬元),城鄉居醫?;甬斊谑杖?8651.92萬元,當期支出97666.09萬元(含上解新冠疫苗接種費用12851萬元),兩項累計結余63760.63萬元。全市共有城鎮低保4309戶6347人,農村低保27937戶44877人、特困供養2503人,享受殘疾人“兩補”政策28097人次,全年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2.5億元。2021年全市新增扶貧產品54個,消費扶貧產品總數達257個,截至11月22日,省下達的全市2021年度工會采購和預留份額采購工作任務完成,工會采購1833.19萬元、“832”平臺采購573.46萬元,合計消費幫扶2406.65萬元。市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改造工程順利竣工,實現“冬暖工程”全覆蓋,新建一批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和農村日間照料中心。
成立 63 個社區“大黨委”、65 個小區黨支部、1182 個樓棟黨小組,推選 441 個“黨員中心戶”,構筑基層治理“一張網”。做實“雙報到、雙報告”制度,6056名黨員下沉報到,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全年無一例因非正常死亡造成的群體性事件,全國“兩會”期間、建黨 100 周年安保期間“零非訪”,荊州平安穩定現場會在監利召開。年內,公安機關開展反詐禁毒、命案攻堅等專項行動,打掉電詐窩點27個,打掉制販毒團伙10個,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64名,禁毒工作獲得省級表彰、成功摘帽,“八類暴力”犯罪案件全部偵破,社會治安形勢平穩可控。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375件554人,受理審查起訴925件1291人,適用認罪認罰審結案件724件953人,辦理兩級監委移送職務犯罪案件19件19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撤案)60件;受理民事檢察案件19件,提出檢察建議17件,其中審判和執行活動監督檢察建議16件,再審檢察建議1件。審判機關受理各類刑事案件774件,審結718件,結案率92.76%;受理各類民事案件4972件,審結4407件,結案率88.64%,調解撤訴率48.29%;受理行政案件69件,審結55件,結案率79.71%;受理執行案件3179件,執結3025件,執結率95.16%,執行到位標的額約1億元。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838件,疑難復雜糾紛 23件,調解成功1776件,調解成功率達96%;市公證處共辦理各類公證2208件;市法律援助中心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06件,刑事辯護案件339件,民事訴訟代理案件167件,已辦結451件,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達450萬余元,辦理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案件267件,接待群眾來訪提供咨詢4389余人次,代寫文書42件,參與政府涉法涉訴事項43起。
中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基本完成,長江十年禁漁全面落實,長江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和“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基本完成,洪湖退垸還湖完成年度任務,長江、洪湖等重點水域禁捕常態化實施。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升至92.2%。綠化造林和生態修復圓滿完成。綠化造林面積在荊州市排名第一,2021年全市完成植樹造林面積4.8萬畝,其中栽植森工原料林楊樹面積4.16萬畝,共198.48萬株;開展縣鄉通道鞏固綠化291.71千米,共栽植綠化喬木10.75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增至24.2%,水岸綠化率超過81%。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地質災害治理有序推進,全市礦山生態修復任務兩個,分別為老臺建材有限公司和大垸農場西湖磚瓦廠,修復任務面積總面積12.56公頃,2021年5月項目竣工,6月通過縣級初步驗收,年底通過荊州市級驗收。年內,毛市鎮、柘木鄉獲得省級生態鄉鎮,毛市鎮上觀廟村、三洲鎮新港村等5個村獲得省級生態村稱號。